
酒類產業的新局:在變局中尋找轉機
分享
全球酒類市場正處於劇烈變化之中。品牌間的競爭加劇、消費者偏好的轉移、健康意識的抬頭,以及創新產品的崛起,共同塑造出一個更為複雜且多元的營運環境。從Brown-Forman的業績下滑到Arkay Beverages推動無酒精產品的策略,再到區域市場如南非與愛爾蘭的消費行為變化,我們得以窺見酒類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。
品牌表現:成熟品牌的壓力與新創品牌的破口
美國酒業巨頭Brown-Forman於2025財年第4季報告中指出,其全球淨銷售額下滑3%,達到9.6億美元,主要受歐洲與北美市場需求疲弱影響。核心品牌如Jack Daniel’s與Herradura在主要市場的表現皆不如預期,營收壓力明顯加大。這反映出消費者對傳統烈酒品牌的忠誠度正面臨挑戰,也暴露出過度依賴特定市場的風險。
相較之下,Arkay Beverages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,聚焦於無酒精蒸餾飲品的研發,推出如“Burn without the Buzz”系列,標榜零酒精、低熱量、保有烈酒風味。在歐美健康消費風潮帶動下,Arkay目前於北美地區的市佔率雖仍低於1%,但年增長率達雙位數,顯示消費者對替代性飲品的需求正在迅速成長。
這一對比揭示:品牌營收表現受多重因素影響,除產品本身外,更與消費趨勢、行銷策略、與創新能力息息相關。對成熟品牌而言,轉型與產品多樣化勢在必行;而對新創品牌而言,則有機會在利基市場中突圍。
市場趨勢:區域性需求變化與健康意識抬頭
在全球市場中,南非是一個觀察本土與進口品牌競爭格局的關鍵案例。根據《The Spirits Business》報導,2024年底前南非市場中,本土烈酒與進口品牌幾乎平分秋色,市佔率分別為49%與51%。消費者對在地品牌的認同感上升,尤其是在蘆薈酒與南非白蘭地等類別上,本土品牌的增長速度明顯優於進口品牌。這代表當地製造的品牌不再只是價格競爭,而是開始建立風味文化與身份認同。
相對地,愛爾蘭市場則呈現不同走向。根據同一平台報導,愛爾蘭在2024年的酒精整體消費量下降了4.5%,達到每人每年平均9.9公升的酒精攝取量,創下近十年來新低。此現象主要受到三大因素影響:首先,Z世代與千禧世代對飲酒的態度逐漸轉向節制與理性消費;其次,政府提高酒稅與推動健康飲酒政策;最後,無酒精及低酒精產品選項的增加,讓替代品成為主流。這些趨勢反映出酒類企業若仍以傳統烈酒為主力產品,未來恐將面臨更大的營收瓶頸。
區域差異與全球趨勢的互動影響
從南非與愛爾蘭的市場表現中,我們可見不同文化背景與政策導向對消費行為的深遠影響。南非消費者強調本土情懷與價格效益,而愛爾蘭則更加關注健康與生活方式的改變。這提醒全球品牌在擬定市場策略時,不能再一體適用,而需採取「地區微調」的模式(market localization),如:在健康意識較高的市場強化低酒精產品;在文化自信較強的地區則注重與在地元素結合。
創新與轉型:無酒精風潮的啟示
Arkay Beverages 的成功並非偶然。其無酒精蒸餾飲品以獨特的技術模擬烈酒口感,成功吸引對酒精敏感或宗教限制飲酒的族群。該品牌於2024年底的內部報告中指出,來自穆斯林國家的訂單成長高達80%,北美健身社群的導流也促使其在亞馬遜平台上的銷售排行突破Top 10。
這啟示產業:不再僅以「提升烈度」、「陳年時間」為賣點的酒品策略,必須進一步納入「健康」、「功能性」與「可替代性」的設計理念。企業若能在技術與市場接觸點上創造「喝的體驗」而非僅是飲品,將更有可能獲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。
以創新為核心、以文化為橋樑
面對市場多極化與消費者行為轉變,酒類產業未來的關鍵在於以下幾點:
-產品開發多樣化: 發展無酒精、低酒精、機能型或文化主題性的酒品線。
-區域行銷策略精細化: 強化地方文化結合,並根據健康意識與法規彈性調整產品定位。
-品牌故事與永續溝通: 建立品牌價值與消費者生活態度的連結,尤其是環保、社會責任與健康意識面向。
總結而言,酒類產業雖正經歷壓力重重的時期,但轉型與創新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。唯有主動擁抱市場變化,重新定義「酒」的角色,品牌與廠商才能在下一波浪潮中保持競爭力。
📚參考資料:
Brown-Forman Results 2025 — Drinks Intelligence
Local and foreign spirits in SA — The Spirits Business
Alcohol consumption in Ireland drops — The Spirits Business
Arkay Beverages: Burn without the buzz — The Spirits Business